Featured image of post 宅到底是什么?

宅到底是什么?

从网络文章整理而来。

基本释义

在日文中,“おたく(汉字写法:御宅;发音:OTAKU)”的原始含义是一种现实中极少使用的第二人称敬称,约等于中文中的“您”或“足下”。后来这一词汇被用于指代“以异于常人的热情专注于某种事物的人”及“沉迷于自己的兴趣而拒绝与外界交流的人”,即现在所说的“御宅族”。作为御宅族的用法常写作片假名的“オタク”,或带有自嘲性质的非正式写法“ヲタク(Wotaku,常缩写为ヲタWota)”。

狭义上的御宅族特指热衷、精通和沉溺于动画、漫画、电子游戏(英文分别为Anime、Comic、Game,即所谓的ACG亚文化圈)的人。

广义上的御宅族则泛指热衷于各种亚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 例如“铁路宅”、“军事宅”、“摄影宅”、“古典音乐宅”等,也可认为是“XX爱好者”的另一种说法。

对应到英语中,广义的御宅族与Maniac(狂热者、发烧友)一词有一定相似之处,其中专精于电子科技方面的可对应Geek(极客);狭义的御宅族可对应蔑称Nerd(书呆子)。中文里则可对应至“发烧友”、“爱好者”、“痴”、“狂”等词。由于原词特殊的文化背景,翻译时很难保留其原意,容易造成误读。

发展源流

OTAKU之所以从一种生僻第二人称演变至如今的含义,其源流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前期。这一时期,日本动画逐渐从原来以小学生为主要受众的儿童动画转型,开始涌现面向中学生乃至成年人的青少年动画。以《宇宙战舰大和号》、《鲁邦三世》、《机动战士高达》为代表的新生代动画成为公众热点,使得动画产业急速发展起来。此时对动画爱好者的称呼是アニメファン(anime fan),为单纯的中性词汇。

1982年的著名动画作品《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其角色设定担当美树本晴彦以及机械设定担当河森正治,二人均是毕业于以学生全是贵族和富二代闻名的日本名校庆应大学,并且是从其附小开始一路读到大学的纯种“庆应公子”。优渥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遣词用句自然带有一股上流公子哥的风格,言谈中时而会习惯性地使用日常极少见的“御宅”敬称,而这种习惯也很自然地反映在他们从企画阶段就参与制作的《超时空要塞》当中。代表性的如1982年10月放送的第四话“林明美”中,女主角林明美对男主角一条辉所说的台词:

んー?おたく、そういう人だったの。 嗯ー?你(御宅)原来是这样的人呀。

当时的动画作品中,主角的设定以家境清贫、用词粗野的类型为主,而男女主角如同少爷小姐般互称“御宅”则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超时空要塞》大火,许多动画爱好者也开始仿效其以“御宅”互称,并多少存在泛滥的情况,类似于今天所说的“跟风刷烂梗”。这样的现象在稍老一批的动画迷们看来便相当令人不快,因此便带有轻蔑意味的称呼这些在他们看来是“看了一部热门动画就胡乱跟风的人”为“御宅”。这是该词最早出现脱离人称而特指某个人群的用法。1983年,评论家中森明夫在杂志《漫画ブリッコ》专栏发表的散文里,将“缺乏内涵的动画迷”称呼为“御宅族”,这是“御宅族”首次出现在媒体上,并且带有明显的贬义。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即日本的泡沫经济时期,御宅族开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社会大众所了解,民众对动画的兴趣、闲暇时间、购买力都有显著提升,这就是一般所说日本动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自称“御宅之王”(OTAKING)的冈田斗司夫创立了后来被昵称为“宅社”的著名动画公司GAINAX。该公司于1991年推出过两集半自传性质的OVA《おたくのビデオ(OTAKU的录像带)》,对当时日本御宅族生态进行了写实且直接的描绘。此时的御宅族虽然并非社会主流群体,但也并未被社会歧视和排挤。直到1989年,轰动日本的宫崎勤事件发生为止。

1988年8月至12月之间,在日本埼玉县陆续发生了三起4—7岁女童失踪案,凶手的行凶手段灭绝人性,引起日本警政当局的重视,于翌年7月逮捕了当时23岁的嫌犯宫崎勤。警方在他的住处收集证据时,意外地搜到许多动漫画相关资料,以及大量描写性变态与性虐待的漫画、同人志及A片,与他诱拐女童拍下的变态录影带。而他也坦承杀害4名女童并将其分尸。1997年,东京地方法院宣判宫崎勤死刑。

本案在当时曾经喧腾一时,所有的媒体几乎都借着这个事件大作文章。“御宅族”这个字眼开始曝光化与禁忌化,变成带有高度负面意味的词汇,连“御宅之王”冈田斗司夫在接受NHK采访时都被电视台警告”不能说出这个字眼,甚至并非御宅族的一般动画爱好者和相关行业从事者也受到波及。

当时的日本媒体其实并不清楚这一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为了用奇特的词抓人眼球,同时显示自己确实了解亚文化,于是就凭着一知半解之下随意曲解含义,误用乱用。“御宅族”被强行解释成“窝在家里(お宅)的人”。上面提到的“沉迷于自己的兴趣而拒绝与外界交流的人”这一解释,便是在此时由于媒体的误读形成的。御宅族在此时被视为幼稚、异常、缺少社会适应性的人,甚至被称作潜在犯罪者群体。(后来曾有记者指出,当时在宫崎勤家中搜出的大多是内容正常的ACG作品,媒体报道所说的变态色情内容只是为炒作而夸大描述。)这一事件也对当时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动画产业造成了剧烈冲击,由于风评的恶化,动画产业可以说是盛极转衰,对萝莉倾向化作品作出了自主规范,极力避免那些针对幼儿的性刺激类的描写。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世纪福音战士的问世是动画界的一个大事件。这个时期的日本社会,经济动荡,传统的学历重视论贬值,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怀着对外界的漠然和对自身的惶恐不安。EVA对这样动荡期的青少年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而广受欢迎,以至于该作甚至被拿来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进行了专门研究。另一方面,电视游戏和电脑游戏普及化,游戏业界蓬勃发展,诞生了很多著名的游戏制作公司。EVA放映当年(1996年)5月,冈田斗司夫发表了《御宅入门》一书,最终章里写下了著名的御宅宣言“御宅是日本文化的正统继承人(オタクは日本文化の正统継承者である)”。

随着宫崎勤事件影响的淡化、日本动画产业的加速发展、亚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御宅族一词虽然仍带有一定的负面印象,但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成为比较常见的群体之一。这一时期,甚至连日本动画自身都会在作品中描写刻板印象的御宅族角色。2004年轰动日本的网络故事《电车男》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宅男形象:不重外表、没女性缘、不敢与女性交谈、对电脑在行、对次文化在行、会收集各式各样的模型。随着故事的广泛传播,“电车男”的形象便变成普遍的御宅族或宅男形象。此时的御宅族含义更加接近英文中的“NERD”,即沉迷于奇怪的爱好,行为呆傻其貌不扬的一类人,九十年代的潜在犯罪者印象已经很少。

中文的误用

随着日本ACG亚文化在中国逐渐流行,“御宅族”一词也随之传入。由于中文里原本并不存在这一词汇或人称,加上宫崎勤事件及其相关媒体炒作内容的影响,该词几乎是伴随曲解一同传入的。御宅族一词首先在与日本文化较近的中国台湾地区传播开,台湾媒体望文生义,认为“御宅族”的“宅”即指“住宅”、“家”等义,于是直接将其略写为“阿宅”、“宅男/宅女”等,解释为“喜欢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而后,这种与原意相去甚远的缩写和释义就原样传进了大陆。

实际上,如今中文语境所说的这种“宅”指的是“家里蹲”或“尼特族”,和御宅族并无多少关联。正统御宅族对这种说法很排斥,因为这种说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所有御宅族都被认为是家里蹲而不被理解。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like tears in rain.